第1主題 北海道120萬年的故事

  • TOP
  • 展示
画像

一般而言,北海道的歷史被認為比較短。確實如此,北海道從開拓到眾多人民移居來此只不過是150年前左右的事。但是,若將時代往前追溯到愛努原住民為德川將軍家送來海獺毛皮的交易活動等,則可得知北海道早已獨自累積了與教科書的日本史印象不同的北海道歷史。就讓我們從120萬年前開始探索漫長的北海道史吧。

第1主題 北海道120萬年的故事

画像
画像

1-1 走向人類社會的時代

画像
画像

1-2 北海道獨特的文化發展

画像
画像

1-3 蝦夷地時期

画像
画像

1-4 從蝦夷地成為北海道

展品選介

斯特拉大海牛之父母與子女

斯特拉大海牛之父母與子女

スライド画像

象牙神秘之處(瑙曼象,猛獁象)

象牙神秘之處(瑙曼象,猛獁象)

スライド画像

大象的化石中,發現最多的是「牙齒」。由於牙齒非常硬而又結實,容易遺留爲化石,通過詳細檢查牙齒還能判斷其年齡和種類。人類一共有32顆牙齒,而大象一共才有4顆大牙齒,上颚兩顆,下颚兩顆。但是,大象一生牙齒能夠再生五次。這是由於大象需要吃大量的草維持生命,導致牙齒馬上就被磨損,因此需要換好幾顆新的牙齒。

北海道最古老的陶器

北海道最古老的陶器

スライド画像

此陶器是個重要的文物,證明在繩文文化初始期,北海道就開始使用了陶器。微微隆起的線組成花紋,形狀是尖底缽形,據說是本州的陶器文化傳播於此的。從帶廣市的大正3遺迹裏出土的石器中,我們能夠了解到初創期的情況。

刻有畫的岩石

刻有畫的岩石

スライド画像

畫在Fugoppe洞窟的岩面刻畫是日本最大型的岩面刻畫。刻畫的人物眾多,在此岩屑上也畫有兩個抽象人物。此岩屑就出土於此洞窟裏。

甕型陶器

甕型陶器

スライド画像

在公元5〜9世紀的北海道,鄂霍次克文化從庫頁島普及到鄂霍次克海岸以及千島列島。鄂霍次克文化存在和分佈在庫頁島和北海道的時期都各不相同。另外,在北海道也開始出現了北海道特有的陶器。

蝦夷地物產典藏

蝦夷地物產典藏

スライド画像

巨大的北海獅的皮。胡麻斑海豹的皮。黑色的是棕熊的毛皮。各種各樣的毛皮和海産品的大集合。就連鹫的羽毛以及鶴都有。這些全部是爲了與和人進行貿易交易的愛努民族獵取的。另一方面,愛努族民族能夠從和人那裏得到的物品有米,酒,香煙,鐵製工具,漆器,木棉等等。愛努民族與和人頻繁地進行著貿易往來,從中獲取自己沒有的物品。

普羅維登斯號

普羅維登斯號

スライド画像

這隻船是英國於1796(寬政8)年訪問Etomo(現爲室蘭市)的普羅維登斯號,此模型是原有船只的六十四分之一。這艘船的模型是根據位於倫敦的格林威治國立海事博物館所收藏的設計圖,於1992(平成4)年復原而成,陳列在室蘭市民俗資料館。這艘船實爲木質帆船,全長約32.6米,幅度約8.8米。

Omusha:慶典

Omusha:慶典

スライド画像

這幅透景畫,再現了在1808(文化5)年會津藩在庫頁島(樺太)舉行的一場Omusha(慶典)。Omusha,原意是與故知再會時互贈的寒暄,不過後來逐漸變成了由和人主導的單方面對愛努民族傳達文件和指示的集會,作爲政治禮儀,與會時和人會將米,酒或者香煙等物賞賜愛努民族。坐在中間的是懂得愛努語的和人翻譯,坐在前面的是愛努族的長老們。通常在儀式之後,會舉行酒席。

開拓使札幌本廳舍

開拓使札幌本廳舍

スライド画像

1869(明治2)年,明治新政府決定將札幌作爲北海道的政治中心,當時的札幌是一片被是草地和樹林所覆蓋的原野。並且,在對札幌的建設中,政府機關和學校,被雇傭的外國人教師的宿舍等建築物都採用了洋式的建築風格,札幌中心部的氛圍漸漸變得像美國東部的城市一樣。最爲標誌性的建築物便是1873(明治6)年10月建成的開拓使札幌本廳舍。

根據松浦武四郎對蝦夷地的調查結果出版而成的書

根據松浦武四郎對蝦夷地的調查結果出版而成的書

スライド画像

在江戶時代末期,松浦武四郎以個人名義對蝦夷地進行了3次實地考察,又作爲幕府官員對蝦夷地進行了3次考察。伊勢國(現在的三重縣)出身的松浦武四郎,爲了將蝦夷地的情況展示給世人,出版了旅行日記。在被命名爲「石狩日誌」,「天鹽日誌」等旅行日誌裏,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插圖,蝦夷地的自然風光,動物植物,以及在蝦夷地生活的愛奴族人的日常生活被這樣記錄下來。